怎样的声调语调说起来更适合初、中级外语教学

 

—— 法语大众班教学实践谈 (二)

 

原创 沪苏嘉语  2017-11-04 04:03

 

        汉语、英语、法语等流行地域较广、并(或)使用人口较多的语言,都有地方性的声音或声调差异。其中差异大的,即使同属一种语言,也会构成某种相互可通的方言,或构成某种相互不通也不相互隶属的方言。汉语兼有这两种情况。英语与法语则属前一种情况。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发音、声调与语调几个方面。厘清差异,对采用怎样的声调和语调来开展外语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人类语言因族群不同而不同,但其有限的基本音素却大同小异。譬如 bus 这个拉丁字母词,法文读作[bys],英文读作 [b˄s],俄文读作 [bus]。这种差异是一种语言有别于另一种语言的特质。这种特质是外语教学中必须全盘遵循的原则。即目标语的词(字)是什么音,就得模仿着发什么音,越接近越好,才能把目标语学到家,原汁原味,炉火纯青。

        二、声调因语系、语族或语支不同而不同,少则一两个多则十多个。譬如英语与法语的声调仅有一两个,相当于汉语普通话的阴平和阳平。汉语的声调侧因其不同的方言而多寡不一,三至十五个。普通话四个声调,吴语八个声调,粤语九个声调。显然英语与法语声调少而平,易于模仿习得。

        三、语调相对于音素与声调较活,基本上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无定规。譬如英语与法语口语陈述句停顿和疑问句末了多用升调;陈述句末了多用降调。这是一般现象。(此处用“现象”一词,而不用“规则”,是因为先有口语,规则只是现象的总结归纳。)

        年轻人与老年人、播音员与主持人、健康人与病人,等等,及不同语境中的说话人,他们的语调均有明显的差别。这就是语调因人而异。几乎每一个人在不同事情上所表现“喜、怒、哀、乐、愁”等等情绪时的语调同样差别显著。这就是语调因事而异。

        这么多的语调该怎么教学呢?显然在教学基本语句的过程中强调语调教学,似乎有点主次不分,难免会事倍功半。既然语调灵活且不拘一格,那就可以不学,或缓学。待语言表达熟练时再学也不迟。

        四、英语等语音声调较平的语言,宜以平顺流畅的声调语调来教学。譬如英语“ Where are you from?”和法语“D'où viens-tu?” 两句中的每一个音节都是阴平音。如有意识地不拿腔拿调,说来十分顺口。凡教学英语、法语词句都以此为例进行,轻轻松松。如把教学模仿与纠正语调的时间用在语句教学上,用得其所,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以阴平为主的声调语句对于会说汉语的朋友来说是可信口说出的声调,毫无困难。采用这种平调方式教学英语、法语等语言,等于撤除了横贯在这些语言与汉语之间的一道障碍。这已为法语大众班一、二期所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