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语类工具书排序研究及其成果
摘要:我国词(字)典编纂历史悠久。外语类词典的编纂有近百年或更早的历史。其排序方式基本沿用有关母语词典的编排方式,即以字母序编排。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词典编纂及相关学术研究不断深入,学界的关注点多集中在词典学理论研究与词典编纂、语料库的创新研究上,个别触及词典的基本编排方式,主张改进或创新排序方式,让外语类词典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本文从全新的角度对排序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词条的排序由按词目项单词的字母排序为主改为按注音项的音标排序为主,并进行了尝试,达到预期效果:1、词典中所有单词自动按词尾形归类有序,可快捷查到; 2、同时语义项的词性也自动按类别聚合,有助分类学习;3、因音标逆向排序形成音标链韵文化,十分有益于识背记忆。
关键词:外语类词典,排序方式,音序词典,词形链,音标链
一、词(字)典及其编排方式概述
我国词(字)典编纂历史悠久。《尔雅》是我国第一部经全面系统整理、解释古代文献词语的专著,也是我国最早的词典。《说文解字》则是现存最早的解释文字形音义的字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也是我国第一部集形音义于一体的训诂巨著。汉语词(字)典传统上是根据部首编排,如《康熙字典》。现大部分汉语词(字)典是根据普通话音标排列的,或兼有传统部首排列等不同的编排方式。在西方,词典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希腊。第一部阿拉伯语词典于公元8世纪面世。16世纪法国出版了第一部词典《法拉词典》。1755年在伦敦出版了第一部全英语的辞典《英文词典》。1828年在美国出版了《美国英语词典》。第一部全德语的《德语大词典》的编纂始于1838年。最早的英汉词典是《华英字典》,由西方传教士马礼逊在中国编纂,为以后汉英、英汉类字典编撰之圭臬。英、法、德、俄、西、阿等拼音文字词典及我国外语类词典多以字母排序。
二、我国外语类词典编排方式的现状
我国外语类词典的编纂已有近百年或更早的历史(不包括《华英字典》的历史)。商务印书馆于1929年出版了《英汉模范字典 》。外语类词典排序方式基本上沿用有关母语词典的编排方式,即以词目字母的升序编排。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通用排序方式。有关词典编纂方面的学术研究应早于词典的问世。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词典编纂及相关学术研究不断深入。一个时期以来,学界的关注点基本集中在词典学理论研究与词典编纂、语料库的创新研究上,很少深一步触及外语类词典的基本编排方式。从《国际词典学研究的新趋势——亚洲辞书学会第九届国际词典大会论文集评析》(秦晓惠,辞书研究2017年第1期)文中可见一斑:亚洲辞书学会第九届国际词典大会“55篇论文含词典编纂实践8篇,词典编纂研究36篇,语料库研究9篇,其他研究2篇;上届年会共计47篇论文,含词典编纂实践8篇,词典编纂研究35篇,语料库研究4篇。两届大会的议题格局保持一致”。
但还是有学者对词典的编排方式进行了研究与总结。如李喻梅对《牛津当代英语成语词典》、《剑桥国际英语成语词典》、《英语习语分类词典》、《英语习语大典》、《综合英文成语辞典》等习语词典条目编排顺序进行了梳理,写出了《英语习语词典条目编排顺序概述》一文(《青年文学家》2013 年第 23 期),将习语词典归纳出四种编排方式:按照字母编排顺序、按照习语中心词排序、按照习语结构或语法功能排序、按照习语主题排序。该文作者对上述四种方式进行了利弊分析,结论是“字母顺序是各种编排顺序的基础”,其他方式视使用者的对相关语言熟悉能力而定,“查阅习语时,一定要先弄清楚条目编排顺序,才能做到查阅习语时有的放矢”。
2011年11月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新东方GRE词汇逆序记忆小词典》。该书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和黄颀合著,涉及词汇排序,附录有正序词汇索引。该书简介称,“所谓逆序词汇,就是将词汇根据字母顺序倒过来排列”;“逆序词汇的好处是”,“打破了提示记忆的缺点”,“查找某一个单词仍然非常方便”,“对增加记忆单词的速度有极大的好处”。
2015年1月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出版了《顺逆序汉英大词典》。该书由陈善伟(中国香港)独撰。据内容简介,该书“首创独特编排方式,注重条目的关连与整体性,开创双语辞典的新趋势”。具体编排上,“条目以字义串连,用关键字把相关条目归入同一多字条目下”,“不单纯以拼音或部首编排,而是重视字词搭配,提供多语境供参考”。
还有学者也对词典编排方式进行了研究。如卢华国“从英语搭配词典的结构功能出发,探讨了搭配词典各层次的编排方式与词典查检的关系”,“指出按语义顺序编排而非按字母顺序编排应成为搭配词典尤其是其中搭配词的主要编排方式”(2007年第4期《英语搭配词典编纂的首选——浅析英语搭配词典的编排顺序》)。
由上文可见,外语类词典编排方式基本上清一色以字母排序,无论正序逆序。即使现新兴的电子词典也是按字母排序查词的。然而上文同时显示一种意向:设法改进或创新排序方式,让外语类词典更好地服务于语言学习与工作用外语的运用。
三、外语类词典编排方式再研究
文字是人类语言的记音符号。词典则是汇集语词、界定文字形音义的工具。现代辞典包括外语类词典是学习与工作常用书,具有最基本的三大功能:1、为使用者提供正确的拼写字样与注音符号;2、帮助使用者正确理解文字的意义并准确运用;3、方便词汇记忆。
就拼音文字而言,英语是全世界拼写相对于读音最不规则的语言,甚至有人认为英语不属于拼音文字的范畴。这是因为英语拼音规则十分复杂,多个字母或字母组合发同一个音,同一个字母组合可以发多个音。如字母A可以发多达八个音;TH组合发三个音。单词中不发音的字母特别多,如debt、Comb、ptarmigan、viscount、island、hour、indict等单词中都有不发音的字母。 英语拼写上无规则可循的单词很多,如Czech、Cello、Cafe、One、mnemonic、maugham、Vaughan、chalet、debut等。这类词不借助音标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发音。英语的重音须放在哪个音节上也没有规则可循,且非重读音节中的元音经常因弱化变音,一旦读错或说错,那就意味着词性、词义的改变,从而产生意义上的误解。要做到正确拼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从拼写识别来掌握它的正确发音尤其困难。由此看来,要确保英语单词书写正确,拼读无误,必须查阅词典核对,或网络搜索核对。而对于从音视频上听到的陌生词音的拼写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即使瞎蒙瞎猜查现行编排方式的英汉词典,几乎压根查不到。这种文字拼写难查阅难的现象在法、德等拼音文字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只是程度上不如英语那么突出而已。
英语是我国二语学习与工作用语的第一大语种,学习与使用人口多,涉及面广。上述问题无疑成为不少人学好英语的巨大障碍。如何解决或缓解这一问题,是英汉词典编纂领域亟须研究应对的问题,更是我们研究的重点课题。据对此问题的长期关注与研究,借鉴有关国家在单词拼写与读音相对对应的改进经验及我国内有的学者的相关探索,我们基本形成了一种解决思路,即以语言的基本元素“语音”为突破口,变以字母为主编排英汉词典为以语音为主编排英汉词典。
著名训诂学家陆宗达先生曾说过:编辞书本身是一门专门的科学,还要借助于词汇学、语义学等各种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他有一篇专著名为《音韵学概论》(《中国大学校刊》1935年)。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科学,又是广义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往,外语类词典学界似对语音在词典编纂研究中所占有的位置关注不够,正如本文第二部分所提到的“学界的关注点基本集中在词典学理论研究与词典编纂、语料库的创新研究上”,目光尚未足够地移到音韵学上,即语音系统上。
语音即语言的物质外壳,是最直接记录思维活动的符号体系,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声音形式。通俗地说,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含有一定的语义。语言依靠话语实现它的社会功能。从结构上说,语言是音义合一结构。作为话语,音义密不可分。无论会话沟通还是语言教学无一例外,否则难以想象。
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不可转变的。哲学上,分与合是矛盾的统一体。该合就合,该分就分,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学术上,也应是这样。作为话语,音义不可分开。作为文字,音义是完全可以分开并作处理的。具体到词典编纂中的排序方式,只要转变思路,创新办法,将文字的形音义分三个部分对待与处理,就会呈现出一个全新视野。
通常,词典由一个个词条组成。“一个词条的主要部分是本词和释义,有的词条还收有习语、派生词复合词等”(《新英汉词典》增补本,1985年7月)。关于词条还可以有其他解释,如“词条指收入词典的一个条目,单独列出的为主词条,收录在主词条内的派生词为内词条。词条的主要部分包括词目、注音、词性和释义……”(《新英汉词典》第4版,2019年8月)。上面两个解释,后者对前者作了细化和补充,是《新英汉词典》对于词条有了新的认识。而我们更是从中看到了一种新意——“注音”。与我们提出的将文字的形音义分开处理的趋向一致。
现在,我们再作进一步的探讨,对词条作技术性的划分:本词=词目,对应文字的形,构成词形。注音=语音,对应文字的音,构成音标。释义=词义,对应文字的义,构成语义。这是横向划分,见之习以为常。而纵向划分,则可呈现两种全新的概念:纵向上,一条条词形构成词形链,一条条音标构成音标链,同样可与对应的语义链衔接成一个整体,也就是上文所提到的新视野的基本面。
此至,再作进一步探讨。语义链一词早已见诸有的论文,并创新地为有的学者所应用。词形链作为一种概念或是新的,但其功用业已被实际应用。据我们观察,《新东方GRE词汇逆序记忆小词典》很好地应用了词形链的功用(请参见该词典内容简介)。
最后,探讨一下音标。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拼音文字是属于直接拼读法,看单词就能正确发音,如西班牙语。法语与德语文字的拼读基本无障碍,可见词读音。但法、德词典在词目注音上采取双轨制,即有的词典词目注音标,有的不注。这对于初学或初通法语、德语的人来说,无疑词目加注音标的词典更加好用。但音标对于某些拼音文字类语言的正确使用是不可或缺的,如英语。英语使用拉丁字母书写,单词的发音与拼写多有很大差异,须借助音标才能正确发音。我们所见到的英语词典词目一般都加注音标。可见音标的使用比较普遍,或对于英语来说就无比重要了。从另一角度看,音标也并非可有可无的。从音标对于英语及某些需音标辅助读音的语言来说,至少在目前尚无取消音标的可能,音标仍极其重要。也正因为极其重要,音标就有了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四、研究成果
独木不成林。量变可引起质变。从一个音标对应一个单词来看,音标只起注音作用。然而,纵向上的一连串的音标构成的音标链,不仅注音功能完全保留无损,同时额外获得了可比性。将这种可比性运用到词典编排上,与词形链配套,便可产生出奇好的效用,呈现1+1大于2实效,犹如锦上添花。
编排方式是词典编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第一与第二部分已经予以一定的论述,此处不再重复。探讨到此,我们的基本结论是,以按音标链编排词条顺序为主,以按词形链编排词条顺序为辅,能完美地将排序的功能为外语类词典的应用发挥出更好更大的应用价值。用通俗的概念来说,就是将词条的排序由按词目项单词的字母顺向排序为主改为按注音项的音标逆向排序为主。字母顺向排序主要用于索引,以便于按字母查词。主辅兼备,功效倍增。
经此创新性地调整词典排序方式,产生如下优点:1、词典中所有单词自动按词尾形归类有序,按语词尾音查检便可快捷查到; 2、同时语义项的词性也自动按类别聚合,有助分类学习;3、因音标逆向排序形成音标链韵文化,便于诵读,朗朗上口,十分有益于识背记忆。我们将在近期内将此创新型的排序方式应用到新一类英汉词典的编纂实践中,并将这类词典命名为“音序词典”,简称“音典”。对应的英文名称可称作“PHONETICTIONARY”。同理,对应的法文名称可称作“PHONETICTIONNAIRE”。同类的法汉词典也列入我们的编纂实践计划中。(2020年4月5日)